洛舍鎮(趙孟頫故里——江南水鄉小鎮《洛舍》)
2022-07-18 05:32:24來源:滄州網

洛舍鎮古稱樂舍,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可追隨至夏商時期,歷經春秋戰國,唐,宋,元,明,于清代乾,嘉之后形成自然鎮。始逐漸趨于繁榮,集鎮開設“仁大典當”,創辦織布廠,街區商業有聞名的三坊染坊,糖坊,糟坊。民國二十年批準為建制鎮,規模僅次于新市,成為德清縣三大鎮之一。解放前夊,行商外遷,街區驟縮一度變為小鎮。
洛舍文化底蘊深厚,人才輩出,沈約,趙孟頫,管道升,馮贊摳,沈國放等,便是其中之矯矯者,可謂人文薈萃。
趙孟頫元代著名書畫家,詩人,其妻管道升元代畫家。洛舍鎮東衡村戲臺山南夫婦倆合葬于此地。
改革開放后老鎮再次煥發生機,大通橋重建,洛德公路通車,面貌日新月異,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是全國千強鄉鎮。
“碾米船”在80年代,碾米船是當時水鄉人不可或缺的一種生產工具。故也成為江南農居生活的一大特點。船,水,人形成一副和諧自然的畫卷。
小鎮比山里更具清靜安逸的居家生活。
交通便捷,杭寧高速,洛武大道橫貫南北,東茗溪穿境而過,工業經濟欣欣向榮,形成木材加工和鋼琴生產兩大特色產業,因而被譽為“木業重鎮鋼琴之鄉”。
二十多年前剛搬到武康第二天去菜場聽到最響亮的叫賣聲是“洛舍豆腐干”,后來才知道是鄉下產的豆腐干蠻好吃。
后來有機會去洛舍,就是這家店的“茶糕,方糕”深深地吸引了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