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本病于1874年首先有 Paget報道,并命名 Paget病。臨床主要表現為乳頭乳暈區慢性濕疹樣改變,故也稱為濕疹樣癌或上皮瘤樣濕疹。乳腺Paget病臨床少見,以女性為主,男性罕見,發病年齡多見40歲以上,中位年齡55.3歲。本病常單側發病,主要表現為乳頭瘙癢、潮紅,皮膚粗糙增厚、糜爛破潰以及反復結痂。本病一般病程較長,經久不愈,嚴重者可使整個乳頭破壞,輪廓消失。伴有腫塊者可在乳暈后區觸及。本病唯一的診斷依據是乳頭乳暈的表皮內存在Paget細胞。該細胞表現為大圓形細胞,胞漿豐富,核大而圓,核仁清晰,分裂象多。目前就其來源存有爭議,一種觀點認為 Paget細胞來自腺上皮,病變開始于乳腺導管,為導管內癌向乳頭乳暈擴散的結果;另一種學說則認為本病起自乳腺表皮細胞,向下侵及乳頭深部的導管,其依據是本病顯微鏡下形態表現與一般乳腺癌不同。近年來隨著對其認識的加深,多數學者支持前一觀點。并依據病理切片表現將其分為三型:①單純型:僅有乳頭糜爛而無乳頭后乳腺腫塊;②隱型:乳腺內有腫塊但無乳頭皮膚改變;③混合型:典型的乳頭皮膚改變合并乳腺腫塊。
【X線診斷要點】
乳腺Paget病早期由于乳頭乳暈皮膚水腫,癌細胞浸潤、淋巴管擴張,X線表現為乳頭乳暈皮膚輕度增厚,當病變進展乳頭糜爛嚴重時,主要表現為乳頭乳暈皮膚增厚、乳頭內陷及乳頭部分或全部缺損,有時表現為乳暈后致密三角影或增粗的大導管相。對于隱型和混合型乳腺 Paget病患者,X線攝影表現為乳頭后腺體內可見到原發病灶的結節影。乳腺Paget病易發生鈣化,主要表現為沿乳頭、導管分布的沙礫樣成簇微鈣化,有時微鈣化是其唯一征象。
根據其典型的臨床表現、癥狀、體征及影像學表現,乳腺 Paget病的診斷并無困難,而確診主要依靠病理組織學檢查到Pagt細胞。本病主要需與乳頭乳暈區濕疹和接觸性皮炎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