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rztf"><nobr id="nrztf"><meter id="nrztf"></meter></nobr></form>

    <address id="nrztf"></address>

      您的位置:首頁 > 社區 > 情與緣(我和統戰政協工作的情與緣(記憶3))

      情與緣(我和統戰政協工作的情與緣(記憶3))

      情與緣(我和統戰政協工作的情與緣(記憶3))進統戰從過政

        

      我和統戰政協工作的情與緣


      在我四十多年工作生涯中,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政協統戰系統工作,我和統戰政協工作結下了情與緣。


      一、帶著學習去縣委統戰部工作

      2001年9月,任中共忠縣縣委統戰部部長,兼任忠縣光彩事業促進會會長。先后任中共忠縣第十一屆黨代表;政協忠縣第十屆委員會委員、常委;政協重慶(直轄)市第二屆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期間:2002年6月參加了重慶市委統戰部和重慶社會主義學院統戰部(處)長培訓班學習,撰寫了<<淺談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統戰工作>>一文,刊登在<<重慶統一戰線>>雜志2002年第三期“工作交流”欄目中。

      回顧在統戰部工作,我是報著學習的態度學習統戰工作。因為1968年3月參軍,在部隊干了10來年。1979年11月軍隊第三批轉業干部到地方,在忠縣糧食系統和忠縣人民政府財貿辦公室工作了20多年。對統戰工作不熟悉,更不了解。因此只有虛心地向老領導和同志們學,向書本知識學,向社會實踐經驗學習。


        

      通過學習統戰工作地位和作用,增強了對統戰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在新世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離不開統一戰線,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離不開統一戰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離不開統一戰線。統一戰線作為黨的一個重要法寶,絕不能丟掉;作為黨的一個政治優勢,絕不能削弱;作為黨的一項長期方針,絕不能動搖。通過學習,克服了對新形勢下統一戰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還存在一些黨在力量弱小時需要統一戰線,現在壯大了,不那么需要了;黨在沒有奪取全國政權時需要統一戰線,現在已經執政半個多世紀了,不那么需要了;黨在進行革命時需要統一戰線,現在搞經濟建設了,不那么需要了等統戰工作可有可無的模糊認識,進一步提高了對新世紀統戰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增強了我對統戰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通過學習統戰知識和政策,提高了統戰理論政策水平和能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統一戰線系列重大的的基本理論問題,如統一戰線的客觀基礎、主要范圍、根本任務、基本要求、重要原則等。這是愛國統一戰線在新世紀蓬勃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統一戰線理論是一門科學。它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規律的知識體系。統一戰線工作涉及的領域很廣,包括民主黨派和多黨合作問題,民族問題,宗教問題,知識分子問題,非公有制經濟問題,“一國兩制”和海外統戰問題等等。通過這些知識和政策的學習,提高了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事物的水平和解決新形勢下統戰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的能力。


      考察學習

        

      通過學習統戰工作根本任務和基本職能,增強了統戰工作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統一戰線的根本任務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合作共事。

      它永恒的兩大主題是:大團結、大聯合。其基本要求是: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即三位一體建設)服務,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服務,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服務,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服務。

      統戰部是各級黨委主管統戰工作的職能部門,是黨委的“參謀部”、“政治部”、“組織部”和辦事機構,擔負起“了解情況,掌握政策,調整關系,安排人事”的基本職能。隨著統戰工作的范圍不斷擴大,對象不斷增多,任務不斷加重。


      一是深入細致地了解情況。了解情況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有喜報喜,有憂報憂的原則。通過多種渠道,全面了解、掌握和反映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對統一戰線的影響,統戰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和重要信息,統一戰線各界人士的政治思想動態,黨外人士的意見、建議和批評以及他們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難。


      二是認真準確地掌握政策。掌握政策關鍵是要認真、準確、不打折扣不走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經常深入實際,對統一戰線方針政策貫徹執行中遇到的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及時提出政策性意見和建議,供縣委和領導決策時參考;同時督促檢查各項統一戰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使之真正落到實處。


      三是不斷加大調整關系的力度。調整關系既要靠制定和完善政策來調節,也要靠扎扎實實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協助好統一戰線內部各階層、各黨派、各民族、各團體以及各界人士的關系。正確處理各種人民內部矛盾,努力保持統一戰線的團結穩定。調整關系的實質就是要兼顧各方面統一戰線成員的利益,使他們各得其所。


      四是安排人事要逐步規范化。我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選舉制、任期制、聘任制、競爭上崗,能上能下等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對黨外干部安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在黨外人事安排中,既要按照中央有關要求,積極履行統戰部在人事安排方面的職能,又要積極主動與國家的干部人事制度相銜接,相配套,同時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協作,逐步形成安排合理,職責明確,機制健全,督查嚴格的制度化,規范化運行程序和工作機制。


        

      在統戰部近兩年時間,工作由不了解到了解;由不熟悉到熟悉,很快進入了角色。

      2002年4月縣委領導和縣黨校的安排,在縣黨校專門為縣級機構改革后鄉鎮和縣屬部門提任的領導干部授課,題為:深入學習統一戰線理論,認真做好基層統戰工作。系統的講了,什么是統一戰線和統一戰線理論;為什么說我國新時期的統一戰線是愛國統一戰線;怎么做好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

      2002年度統戰宣傳工作受到了重慶市委統戰部的表彰。在加強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戰工作,努力促進我縣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中,我們的體會是:發展經濟,是加強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戰工作的出發點;熱忱服務,是加強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戰工作的切入點;政治引導,是加強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戰工作的關鍵點;輿論宣傳,是加強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戰工作的著力點;回饋社會,是加強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戰工作的落腳點。

      2001年底,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分別發展到12960多戶和127戶。從業人員達5.6萬多人。營業收入實現14.2億多元,較上年增長20%,個體經濟占全縣GDP的25.6%,上繳稅金3700多萬元,較上年凈增370萬元,同比增長11%?;仞伾鐣矫?,大多數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自覺發揚“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樂善好施、義利兼顧、德行并重、發展企業、回饋社會”的光彩精神;主動投入以扶貧為主要內容的光彩事業,以先富帶動后富;慷慨解囊,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吸納下崗職工。

      2001年以來,實現光彩事業項目8個,投資2270萬元,年新增產值1830萬元,安排下崗職工600余人??h光彩促進會為抗旱救災、捐資助學、幫扶下崗困難職工、送溫暖、獻愛心等共捐款近100萬元,涌現出了一批積極投身于光彩事業和回饋社會的先進典型,為我縣兩個文明建設(即物質、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縣黨校專門為縣級機構改革后鄉鎮和縣屬部門提任的領導干部授課


      二、帶著緣分到縣政協工作

        

      在我工作生涯的后半輩子,做夢都沒有想到政協,正因統戰工作與政協工作的緣分。

      2003年3月,換屆選舉到政協工作,任政協忠縣十一屆委員會委員、副主席,黨組成員,兼任忠縣政協之友聯誼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等職務。期間:2004年5月、2006年9月分別參加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領導干部進修班學習,并撰寫了<<加入WTO對農業的影響>>和<<充分發揮政協優勢,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結業論文;2005年9月參加北戴河第四十七期全國政協干部培訓學習,并撰寫了<<充分發揮政協優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結業論文;先后還撰寫有<<努力營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文,刊登在<<重慶統一戰線>>雜志2003年第五期“經濟廣角”欄目中,<<優化民間資本投資環境、營造非公經濟發展氛圍>>一文,刊登在<<非公有制>>2003年第八期上,<<優化民間資本投資環境,營造民營經濟發展氛圍>>的論文,在“忠縣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研討會”上發表,并編入<<忠縣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研討會文集>>中。



      2009年10月,參加重慶市政協組織的赴臺灣經貿考察團,分別到了臺北、臺中、臺南、臺東、新竹、花蓮等地參訪考察。

      參觀學習

      組織企業捐贈家庭困難的大學生圓大學夢活動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結合我國政治生活發生的許多新變化,根據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對人民政協理論作了新的探索,深刻闡明了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規定了新世界新階段人民政協肩負的歷史任務和工作準則。

        

      這些理論主要內容:

        一是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是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也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主要內容。

        二是明確了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和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風雨同舟、團結奮斗的偉大成果。第一次把人民政協提升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

        三是系統論述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發揮人民政協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是根據新形勢的發展以及新世紀新階段對人民政協工作的新要求。對人民政協的任務做出了新的規范和表述: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事業、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把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都團結起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即四位一體建設),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而奮斗。

        五是提出了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重要體現,是黨和國家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明確了人民通過選舉、投票形式權力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

        這種民主形式,既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又體現了中華民族兼容并蓄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大優勢,必須堅持和完善。


        在政協工作實踐中體會到:


      1、政協是個建言獻策的“大講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各民主黨派、各界人士,集中了各方面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是個人才庫和智囊團。高舉民主和團結兩面旗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緊緊圍繞縣委工作中心,服務經濟建設大局,充分發表不同意見,為政府支持和人民群眾關心的大政、小事建言獻策。


      2、政協是個團結民主的“大平臺”。團結、民主是人民政協的兩大主題。通過政協這個“大平臺”,在熱愛祖國、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事業、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基礎上,盡一切努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3、政協是個鍛煉成長的“大熔爐”。人民政協,人杰地靈、群英聚匯、藏龍臥虎、人才濟濟,是人才聚集的地方。欲“熔”必先“容”,政協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容不同黨派、容不同界別、容不同身份、容不同意見、容不同聲音,最后經過摩擦、碰撞、整合,進而升溫熔化、聚合,使“不同”變為“和諧”。經常組織委員視察、調研、暗訪、座談,這不僅為委員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同時也讓委員在政協這個大熔爐中得以鍛煉和成長。


      4、政協是個社會和諧的“大家庭”。政協不僅是個大家庭,而且是個社會和諧的大家庭。委員們在每次會議、視察、考察、調研、研討等活動中,不分你是主席、副主席,主任、局長或董事長、總經理,還是職員、百姓,大家歡聚一堂、無拘無束、暢所欲言、親如一家。

      正是政協具有這種與眾不同的特殊機制和品格,在它身上具備了強大的凝聚力與親和力,使我在政協里,有了一種社會和諧大家庭的歸屬感。


      學習考察

        三、帶著情感在政協之友聯誼會工作

        

      2003年6月,兼任忠縣政協之友聯誼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2007年3月兼任第五屆理事會副會長,2010年8月退休,本應好好休息。于2012年7月26日,按照聯誼會新的章程要求,選舉我為第六屆理事會會長。我帶著多年與政協老主席、老常務、老委員和老朋友工作感情繼續在聯誼會工作。

        忠縣政協之友聯誼會的性質是: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會員的對象是:歷屆政協退下來的老主席、老常委、老委員。政協之友聯誼會,是會員們學習的場所;是政協社情民意的渠道;是政協聯誼交友的平臺(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是會員發揮獨特優勢(即學歷豐富、地位超脫、社會聯系廣泛的獨特優勢)的舞臺。為忠縣的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發揮余熱。

        它的宗旨是:為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服務,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服務。因此聯誼會的工作也是縣政協工作的組成部分。


        政協之友聯誼會,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政治時事學習。自覺學習,自我教育是政協之友聯誼會的光榮傳統,以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參與政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

        在學習方式上。采取分散自學為主、集中學習為輔;請理論教員講課和會員自己講課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滿懷信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務,就是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研讀黨的十八大文件,原原本本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和黨章,全面準確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深刻領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深刻領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即五位一體建設)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領會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大任務。

        通過學習使我們自覺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耒,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標任務上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完成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和打造忠縣“庫區工業高地、重慶品位小城、中國幸福橘鄉”而努力奮斗。


        二是堅持活動制度。每年都要組織會員活動5次,理事會活動2次(即5十2活動)。

        通過政治時事學習活動,使會員們更加了解國內外形勢,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化解社會矛盾;通過參觀考察活動,組織會員們深入縣內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農村、學校和企事單位進行視察、參觀學習,使會員們開闊眼界、了解社會、了解民情民風民意;通過文體保健活動,開展有益于會員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如球類、釣魚、棋類、健康保健、知識講座等),使會員們陶冶情操,老有所樂,延年益壽;通過社情民意反映,會員們生活在人民群眾之中,能夠了解和傾聽到許多來自基層人民群眾的聲音和呼聲,有組織的集中反映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年終總結和理事會活動,研究總結一年來的工作經驗和不足,計劃安排來年工作。理事會和監事分別向會員大會報告理事會工作和財務收支監督工作,并聽取大會會員的意見和建議。使會員們回顧過去,早知道來年活動情況,做到人人心中有數。


      三是發揮會員優勢。充分發揮會員們的獨特優勢,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以及自身身體健康狀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積極參加會員活動,關注民生,反映民意;了解縣情,建言獻策;撰寫史料,傳承歷史;聯誼交友,增進團結;宣傳政策,化解矛盾。為忠縣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發揮余熱獻計出力。


      四是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探索適應聯誼會自身特點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理事會成員要加強同會員之間的聯系,了解他們的疾苦,積極反映情況,盡力為會員們服好務,進一步增強會員的凝聚力。


        回顧往事,在我工作過的單位,結識了政協系統許多知名人士、統戰成員和工商業者的良師益友。他們品行崇尚、思想覺悟高;與黨榮辱與共、肝膽相照;辦事認真、不圖私利給我留下了難得記憶。

      在政協工作,許多統戰成員和機關工作人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嚴謹工作作風值得學習和深思,我與政協工作的情與緣,將成為一生美好難忘的回憶。


        總之,參加工作43年以來,先后獲得各種獎勵表彰達80多次。歷任忠州鎮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人大代表;忠縣第十二屆人大代表;中共忠縣第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黨代表;中共忠縣第十屆委員會委員;政協忠縣第十屆、十一屆委員會委員、常委;政協忠縣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席;重慶(直轄)市第一屆人大代表;政協重慶(直轄)市第二屆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2013年1月于重慶

        重慶市忠縣將軍林共建協會于2011年11月6日在海新大酒店成立!


      胡 發 林 簡 介


        胡發林,男,重慶市忠縣石黃鎮人,漢族,大專文化,1950年3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196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2月提前半年轉為正式中共黨員。2003年3月任政協忠縣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共忠縣政協黨組成員,2007年3月任忠縣政協調研員。

        1968年3月參軍,在陸軍54軍135師403團(后為162師484團)服役,當年9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給養員、司務長、副政治指導員等職務。期間:1975年2月至1979年2月分別借調到162師干部科,54軍保衛處工作;1979年2月至3月參加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3月下旬月至10月參加戰后慰問烈士家屬和處理有關事宜工作。在部隊服役期間,曾5次受到484團和54軍教導大隊嘉獎。

        1979年11月,軍隊第三批轉業干部轉業到忠縣城關鎮(后更名為忠州鎮)糧油食品管理站工作。歷任保衛干部、副站長、站長,兼任四川三峽保健食品廠廠長、忠縣糧油食品站綜合貿易經營部經理和城關糧站民兵連連長等職務。期間:1981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洪救災”先進個人獎狀、獎品、獎章;1982年9月、10月分別出席了萬縣地區和四川省民兵組織調整總結授獎大會;1983年7月、9月分別授中共忠縣縣委、萬縣地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1986年9月至1987年6月在四川省糧食干部學校經濟管理中等專業脫產學習畢業;1988年被忠縣人民政府授予“優秀廠長(經理)”稱號;1988年4月獲得萬縣地區財貿經濟中級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為經濟師;1988年12月,被選舉為萬縣地區企業管理協會忠縣分會、萬縣地區廠長(經理)工作研究會忠縣分會(兩會)理事會理事、廠長(經理)研究會副會長;組織編寫了約32萬字的《糧油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匯編》一書;先后撰寫了《如何促進糧食企業優化勞動組合健康發展》、《糧食企業勞動組合探索》、《更新觀念用好權、政通人合企業興》、《如何處理好企業黨政關系》、《淺談建立企業新型黨政關系》等10多篇經濟管理論文,分別在《糧食問題研究》、《企業報》、《經濟體改》、《調查研究》、《工廠管理》等各級報刊雜志上發表。曾多次受到縣委、縣政府、地委、行署的表彰。1983年,忠州糧站首批分別被忠縣、萬縣地區和四川省命名為“文明單位”,連續多年被地區評為“財貿系統先進單位”,并成為省糧食系統的典范。

        1990年7月,任四川省忠縣人民政府財貿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連任企業管理協會、廠長(經理)研究會“兩會”理事會理事、廠長(經理)研究會副會長;1990年12月,參加“四川省百家優秀企業赴京匯報會”,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并合影留念;1991年,參加四川省組織的赴沿海和澳門考察工作,當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期間:先后參加省里組織赴新、馬、泰、香港等地學習考察,1989年12月至1991年12月在中國科學院心理學函授大學管理心理學大專函授學習畢業。

        1992年5月,任四川?。ㄖ陛牶鬄橹貞c市)忠縣糧食局局長、局黨組副書記、書記,兼任忠縣糧油貿易總公司總經理,重慶市糧食協會理事等職務。期間:組織編寫了約26萬字的《糧油工作管理制度》一書;先后經歷了“雙軌制運行”、“四放開”、“兩線運行”、“四分開一完善”、“三項政策”和“一項改革”等糧食政策改革;1995年10月參加四川省體改委、四川省糧食局組織赴美國學習考察;1996年6月被中國國內貿易部、國家糧食儲備局評為“糧食收購先進個人”;先后被列入《四川百家優秀企業名人錄》、中外經濟情報和當代新聞人物擷英《開拓者》一書中、被中國企業家數據庫委員會選入中國企業家數據庫并頒發證書、被世界經濟師大全中國卷編委會選入《世界經濟師大全·中國卷》并頒發榮譽證書、被中國國際人才交流信息研究中心、國家人才交流雜志選入審核特確定為《中國人才庫》人物,并頒發榮譽證書。糧食局先后多次被萬縣市(由地區改為市)、忠縣評為“老齡工作、優撫工作、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等先進單位”;被四川省糧食局評為“糧油保管、調運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財貿系統先進單位”;重慶直轄后,保持了“市級文明單位”、“市級衛生先進單位”、“市級綜合治理模范單位”、“市級安全文明小區”的光榮稱號;1995年被中國國內貿易部、國家糧食局評為“糧食收購先進單位”。

        2001年9月,任中共忠縣縣委統戰部部長,兼任忠縣光彩事業促進會會長等職務。期間:2002年6月參加了重慶市委統戰部和重慶社會主義學院統戰部(處)長培訓班學習,撰寫了“淺談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統戰工作”一文,刊登在《重慶統一戰線》雜志2002年第三期“工作交流”欄目中。

        2003年3月,任政協忠縣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席、黨組成員,兼任忠縣政協之友聯誼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等職務。期間:2004年5月、2006年9月分別參加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領導干部進修班學習,并撰寫了《加入WTO對農業的影響》和《充分發揮政協優勢,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結業論文;2005年9月參加北戴河第四十七期全國政協干部培訓班學習,并撰寫了《充分發揮政協優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結業論文;先后撰寫有《努力營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文,刊登在《重慶統一戰線》雜志2003年第五期“經濟廣角”欄目中,《優化民間資本投資環境、營造非公經濟發展氛圍》一文,刊登在《非公有制》2003年第八期上,《優化民間資本投資環境,營造民營經濟發展氛圍》的論文,在“忠縣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研討會”上發表,并編入《忠縣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研討會文集》中。

        2007年3月,任忠縣政協調研員,兼任忠縣政協之友聯誼會第五屆理事會副會長。

        2010年8月退休。

        2011年11月6日當選為重慶市忠縣將軍林共建協會副會長。

        2012年7月26日當選為忠縣政協之友聯誼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

      從參加工作40年來,先后獲得各種獎勵表彰達80多次。歷任忠州鎮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人大代表;忠縣第十二屆人大代表;中共忠縣第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黨代表;中共忠縣第十屆委員會委員;政協忠縣第十屆、十一屆委員會委員、常委;政協忠縣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席;重慶(直轄)市第一屆人大代表;政協重慶(直轄)市第二屆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二〇一二年八月


      我的成功,要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感謝老師和部隊首長、地方領導的教育培養;要感謝戰友和同志們的支持理解。也有她(夫人)的一份……。

      退休生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亚洲高潮喷水av,国产第一9久久免费直播精品,我和岳交换夫妇爽

      <form id="nrztf"><nobr id="nrztf"><meter id="nrztf"></meter></nobr></form>

        <address id="nrztf"></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