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之重生(故事1——《鷹之重生》)
2022-07-15 19:32:30來源:滄州網

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可以活到70歲。但當鷹活到40歲的時候將面臨一次生死抉擇!這主要是因為當它的生命到了第40個年頭的時候,鷹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力地捕捉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會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會長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讓它的雙翅變得沉重,難以飛翔。
此時的鷹只有兩種選擇:要么等死,要么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重生過程。如果想重生,鷹得獨自飛到山頂,在山的高處準備重生。這是一個漫長而可怕的過程,重生的鷹要忍受莫大的痛苦和劇烈的身體創傷。
重生的第一步是除去老化的喙,鷹用頭抵著粗糙的巖石,在石壁上一下下地磨擦,把老化的喙皮一層層磨掉,直到完全被剝離。這時的鷹已經無法吞食食物,它不吃不喝,憑借體內不多的能量來支撐自己的生命,在痛苦的煎熬中靜靜等待。
幾個月后,新的喙慢慢生長出來,鷹開始了重生的第二步。當新的喙長出來后,鷹使用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鮮血一滴滴灑落......
然后又是痛苦而漫長的等待--奄奄一息的鷹在痛苦中長出了新的趾甲,而此時它還得熬過最后一關:用新長出來的趾甲把身上又長又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
當新的羽毛長出來后,鷹完成了涅盤般的重生!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鷹又能重新捕食了,重生后的鷹能夠再活30年!
人在一生中也常常要面臨著浴火與重生的考驗。要想開始一個新的過程,就要放棄舊有的生活、舊有的習慣,然后才能像雄鷹一樣重新飛翔。但是我們往往不敢于或者說不愿意放棄舊有的思想、習慣與生活,我們哪怕知道維持現狀就是終老,但卻不邁出重生的一步。所以,我想我們需要的是自我革新的勇氣、是讓自己重生的決心。
《追風箏的人》,在我看來那是一本不錯的書。書中的主人公生活在70年代的阿富汗,但是因為戰爭的原因他們選擇了逃離。我想這也是一種重生,因為主人公的父親放棄了在阿富汗富人區的豪宅與阿富汗人對他的崇敬來到了美國,在一個加油站從小工做起。也許新的生活并沒有帶給他多少的快樂,但是至少讓他遠離了災難。
鷹的成功是因為敢于對自己極限挑戰。我們都會為它做出這樣艱難而重要的抉擇而感動,為它忍受痛苦煎熬的堅強而震撼!這使我想起了越王勾踐,不忘國恥,忍辱負重。十八年臥薪嘗膽,最終打敗吳國完成了復國大業。如果當時他怨天尤人的自暴自棄,哪還有青史留名的光輝業績?越國何以再得重生?
人生就是選擇,道路雖然漫長,但關鍵時候卻只有那么幾步。如果放棄就意味著死,何不像鷹一樣去拼一把?"人生能有幾次搏",鷹的機會只有一次,我們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誰不想自己有個瀟瀟灑灑的壯麗人生?勝不驕,敗不餒,面對困境需要鷹的那種執著無畏的精神。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志如磐石,潛心努力,哪怕像越王一樣磨礪十幾年,總會有一天東山再起。成功不是坐享其成的。
鷹的蛻變是一種精神,一種勇敢和毅力的精神。我想鳳凰浴火重生也就是這么一個過程吧。其實盡管抉擇的過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在觀望和等待中錯失良機而后悔的痛苦是前者的千百倍。與其在痛苦的后悔中度日,倒不如象鷹一樣經過一個痛苦的蛻變過程而獲得新生。我們在很多時候所需要的是象老鷹一樣自我改革的勇氣與再生的決心......
讓我們堅韌起來,象鷹一樣,實現蛻變,獲得新生。所以,在你人生中遇到考驗與磨難的時候,敢于給自己勇氣與力量,敢于讓自己像雄鷹一樣經歷磨難重生吧。
在鳥類當中,老鷹是長壽之王。它之所以達成這一“長壽之最”,是因為它經歷了痛苦的銳變,終于綻放出了屬于自己的美麗彩虹。
啟示一,:要勇于剖析自己;不能夠老是憑經驗去看問題,要通過不斷的自我充實,自我批評,不斷的向新的思想,新的事物靠近。應該積極思考,從而發現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啟示二,:要勇于放棄,敢于失敗。 我們要勇敢放棄一些過往支持我們成功而今天已成為我們前進障礙的東西,使我們可以重新飛翔。這和老鷹啄掉舊的喙,長出新的喙,啄掉舊的羽毛,長出新的羽毛,拔掉舊的指甲長出新的指甲的道理是一樣的。
啟示三,:合理使用現有資源,正確的把握機會;學習上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終把工作做的漂漂亮亮的。
啟示四,:要學會尋找最好的策略;老鷹是先努力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筑巢,從而完成自己的蛻變的。如果它就那樣隨便的在山腳,或者是地方來完成自己的蛻變的話,恐怕早就變成別人的“盤中餐,食中味”了。學習也是如此,蠻用力可不行,還得找準方向找準方法,才能夠事半功倍。
鷹蛻變的故事發人深省,它通過蛻變得以重生。相信同學們在老師的領導下,通過鷹的精神,勇于探索,勇于創新,明天會越來越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