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擴散理論(創新擴散理論與組織變革(三))
2022-07-19 16:32:28來源:滄州網
Decision-the individual weighs up the value of the idea and decides whether to adopt or reject it but not necessarily to acquire evidence
試驗(Trial):在這個階段,個人嘗試創新,以確定它是否符合他或她的期望。個人也可能尋求更多關于此創新的信息。
Implementation-the individual takes up the idea at varying rates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 and may seek out further information
采用(Adoption):在這個階段,個人決定要么繼續使用創新,要么拒絕這個創新。因此,這是一個決定點,如果繼續使用,將會不斷的強化使用經驗,以及行為的改變。
Confirmation -the individual resolves their
decision to continuing the innovation and may use it to maximum use
在組織變革的策略擬定時,首重個人的溝通,因為,變革管理的重點在于人們的行為改變,而行為的改變基于人們對于變革的態度,而態度則源于人們關于變革的認知與緊迫感。這些都是變革領導人的重要課題。
AIETA模型是關于個人采用創新的決策過程,而創新的擴散最終還是要取決于群體(或社會)是否采用。羅杰斯關于群體,依采用創新的先后次序(時間要素),區分成下列五大類:
創新先驅者(Innovator):基本上是那些對創新信息知情或參與的人。他們對新觀念的好奇,愿意超越社會體系的框架,是新觀念進入現有體系的引入者,也是守門員,據研究,這類人數約占全部采用者的2.5%左右。
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or):通常是那些對創新感興趣或吸引自己的一群人,他們是新思想的使用者。他們具有工作熱誠、好的人際關系,以及強大的影響力,是許多晚期使用者的意見領袖,也是新觀念想要加速推廣時的優先爭取對象,這群人約占總人數的13.5%。
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也是新思想的使用者,他們也是意見領袖,他們經過深思熟慮后,優先于社會或群體的普通成員面前采用創新,他們的人數約占34%。
晚期大眾(Late Majority):這一類人可以被稱為社會中的普通成員,他們是一群謹慎多疑的人,也許是基于經濟利益考慮,也可能是來同儕的壓力,他們的決定是由早期大眾通知的,在經過大多數人采用了創新并消除疑慮后才愿意接受,這群人約占34%左右。
落后者(Laggards):他們是最后的采用者,是一群非常傳統、保守,非到萬不得已才愿意采用創新,這可能是由于他們關于創新的不確定性。約為16%左右。
擴散理論對于組織變革管理的最大貢獻就是幫助變革領導人識別出組織成員關于變革的潛在態度,這五類人對變革的接受是有時間次序的,同時,也要及早辨識出潛在的變革抗拒者,因為,說服落后者對變革的接受關鍵,除了正確的溝通策略,就是擴散理論的第三個要素 -- 時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