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教育支出居高如何走向理性)
2022-07-20 00:32:26來源:滄州網

2016年下學期和2017年上學期,全國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總體規模約19042.6億元,占2016年GDP比重達2.48%,這是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近日公布的“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CIEFR-HS)”中的數據。初步數據分析顯示,我國家庭教育支出水平和規模均處在較高的水平。而家庭教育支出居高不下這種現象,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表現得更加明顯。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最大的期盼。為了孩子的未來,教育投資可以不遺余力。
家庭教育投入涉及方方面面:不少家長為了給孩子找一所重點學校,不惜花重金購買學區房;報輔導班的開銷也是一個“大頭”,奧數、英語、鋼琴、跳舞……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各種的報班經歷;此外,近年來各類培訓班的費用也逐年攀升,一節課動輒就要數百元。但對此家長們的態度大多是心甘情愿,家庭教育消費的沉重負擔與家長們的教育消費負擔感并不成正相關。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此前曾發布的調查顯示,52.7%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支出對自己家庭來說是適度的經濟負擔。參與此次調查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教育學博士洪明指出,當下中國家庭教育消費中基礎性消費比較少,拓展性消費和選擇性消費比較多,越來越多的個性化的教育消費出現。洪明認為,雖然總體來講,大部分教育消費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但非理性消費已非常明顯,部分家長對教育的盲目消費、攀比性消費、超前消費并不可取。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支出情況,也折射出我國教育的老大難問題:學前教育資源不充足,義務教育不均衡,基礎教育存在應試傾向。家長為讓孩子進更好的幼兒園、學校,寧愿花更高的學費,同時校外培訓支出也有快速增長的趨勢。對于學生來說,目前學業存在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問題,對家庭來說亦存在經濟上的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問題。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我國應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以減少家庭的學校教育支出。同時,還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引導家長合理選擇培訓班,降低非理性的校外教育支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