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rztf"><nobr id="nrztf"><meter id="nrztf"></meter></nobr></form>

    <address id="nrztf"></address>

      您的位置:首頁 > 美食 > 鰲太穿越(風雨兼程實現夢想——小鰲太穿越紀行)

      鰲太穿越(風雨兼程實現夢想——小鰲太穿越紀行)

      鰲太穿越(風雨兼程實現夢想——小鰲太穿越紀行)

        戶外徒步十幾年了,周邊的高山大川去過不少地方,有些經典線路可能一年都要走上好幾次。但重裝走一趟鰲太線,一直是我的夢想!

      2020年7月31日20:30,我們13名驢友相約從寶雞出發,8月1日零點剛過,我們已抵達太白縣23公里,踏上了實現夢想的征程。

      到達海拔2270米的鰲山腳下時,已是雨霧霏霏。下車后迅速整理一番行裝,背起三四十斤重的行囊便開始穿行于竹林、灌木和松林之間,向海拔3348米的向鰲頭走去。這段路不是很長,但坡度很陡,驢友們戲稱為練驢坡。本想到早點達鰲頭后搭建帳篷修整一番,但考慮雨天搭建帳篷難度較大,只好選擇在半山上烤火休息。鰲山的氣溫很低,哈氣都是白霧一片,盡管天氣很冷還下著小雨,疲憊不堪的幾名驢友也竟然睡著了。

      7:00到達鰲頭,雨越下越大了,云霧籠罩四周黑漆漆一片,期盼中的鰲山日出和云海都與我們無緣了。冒雨在鰲頭拍了幾張照片,算是留下一點紀念。裝備不好的幾名驢友,衣服已被雨水浸濕,穿越38公里的路程還很漫長,無奈之下,5名驢友只能選擇下撤,剩余我們8人繼續穿越。

      13名驢友中屬我年齡最大,他們可能認為我這個60多歲的小老頭是最應該下撤的,而我卻選擇了繼續前行!

      老虎石

      鰲頭

        雨加大了量級,風也呼嘯著似乎在怒斥著我們打擾了山的寧靜。除了腳下的路,山野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見。雨衣不時被大風吹起,走起路都變得困難許多,我們還在繼續拔高。走過西跑馬梁這一段,云霧濃重、大雨仍未停歇。8名驢友的亮色雨衣,成了彼此辨別方向的標識。我們不敢有半點的松懈,一刻不停的走向下一個目標地——藥王廟。

      大雨中,濃霧飄散變換著姿態、光和水霧又形成了折射,使得前方的巨石堆變得更加高大,形成十分詭異的形狀,以至于我們后邊幾個人竟找不到前行的驢友,我們只能一邊奮力呼喊一邊在附近找路。就在我們準備返回重新探路時,隱約聽到了其他人的回應。原來濃霧彌漫,看不清周圍景象,失去了參照物,我們竟在這詭異的巨石堆前轉了一周,而藥王廟就隱約在這堆巨石之中。12:00我們和走在前邊的驢友在藥王廟匯合了,大雨中無法開火做飯,吃些零食、喝些冷水,一頓午餐就算結束了。

      西跑馬梁

      藥王廟

      藥王廟

      藥王廟

      藥王廟

        走上麥秸嶺,這段海拔已上升到了3328米,天色更加昏暗,冰雹也加雜其中向我們發難。雨中的山路十分濕滑、難行,付出的體力也更多。

      繼續向上攀爬就到鰲太線上的一個著名景點——“胸罩石”,不知是何時、出于什么原因,在半山腰堆起的瑪尼石上掛了許多胸罩,尤其以一個紅色胸罩最為有名,有人還說看到它能給登山的人帶來一路好運。胸罩——兇兆——好運!呵呵!

      我感嘆著驢友們豐富的想象力,也許是想在這艱苦卓絕的道路上給自己增添一些樂趣和勇氣,希望能夠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吧!霧氣太大,路又濕滑,遠遠看一下、拍一張照片也算是休息標娛樂一下。

      胸罩石

      麥秸嶺

        終于爬上海拔3510米的麥秸嶺山梁,下一個目標就是今天的終點——水窩子營地。一夜沒睡,又在雨地里連續走了十幾個小時,真是又累又餓,坐下休息一會都能立馬睡著?,F在只盼望能早點走下石海,到達營地好好休息一下,再吃頓熱餐。

      雨沒有一點要停歇的意思,這段下山的石海本來就難行,幾乎每走一步都要先用手杖探路,就怕稍不注意踩到松動的石頭或者滑倒,假如出現摔傷、崴腳等情況,那就只能等待戶外救援了。在茫茫太白山上等待救援幾乎只能想象了,若出現失溫就可能會危及生命。所以有人說,你若走不出石海,也就不可能完成鰲太線穿越,況且那還是在雨天。和前行的驢友相差幾米就可能看不到線路,驢友們不時的召喚聲回響在山澗??偹阌畜@無險的走過了石海,水窩子營地就不遠了。3:30我已經看到營地了,走在前邊的幾個年輕人都已搭建好了帳篷,他們在以勝利者的姿態迎接著我們!

        水窩子營地海拔低一些,沒有濃霧,能見度好了許多。大雨還在繼續下,我和SM的帳篷就搭建在這坑洼不平的草灘水流之上。不管怎樣,我們也算有了棲身之所,起碼不再受風吹雨淋之苦。刮風下雨還是無法做飯,只能繼續著雞蛋、牛肉加燒餅的路餐模式。

      大雨一夜未停,風也鉚足了勁像是要把帳篷連根拔起,似乎不太歡迎我們的到來。暴風雨中,5頂帳篷都不同程度的有些進水,本來干燥的褲子也已濕透,還算不錯睡袋沒有濕,只是這一夜睡的不是很踏實。

      2號凌晨3點多,雨似乎停了下來。就在大家相互招呼,正準備早點起床晾曬衣物、裝備時,雨又下了起來。一夜的狂風暴雨過后,5點多突然有人大喊:天晴啦!急忙拉開帳簾看看,天空竟是晴的沒有一絲云彩,大家的心情一下好了起來。起床,洗臉,做飯,整個營地周圍都是晾曬的衣物,帳篷和睡袋。這一曬,也能為每個人減掉五六斤的重量。

      雨后的第一頓飯是煮了一包方便面,加上牛肉雞蛋,飽餐一頓后感覺精神十足。雖然已經走了二十多公里山路,卻絲毫沒有腿疼腰困的感覺。吃完飯,泡一杯熱茶,再備足一天的水量,重新整裝一番,8:30繼續出發,下一站是頂棚梁。

      水窩子營地

      水窩子營地

      水窩子營地

        去頂棚梁的路上,有岔路可走到飛機梁,再經過梁一、梁二、梁三和2800營地,最后可到達太白山的最高峰,海拔3767米的拔仙臺,這就是大鰲太線路。原計劃繞道飛機梁,去看一下美景,再向鰲太線遇難的驢友表達一下敬意和哀思,但因下雨影響行程,時間不夠,未能成行。

        頂棚梁是這次小鰲太穿越最美的景觀了,大秦嶺的巍峨壯觀、風卷云舒都一一展現在這里!

      我是第一次重裝走這條線,生怕錯過了任何一點美景,看景、拍照自然用了不少時間。少吃一頓飯,留下一些照片、視頻還是超值的!HLG說:如果時間允許,能讓我在這懸崖絕壁之上哪怕坐上半個小時,好好看看太白山美景,沉思一下過往,那是何等的愜意??!

      我被Ta的話打動著,是啊,如果我還能再來一次頂棚梁,我也會靜靜的坐在這高山之巔,細細思量、回憶過往!

        翻過頂棚梁后一路下山,8公里長的下山路坡度陡峭十分濕滑難行,每走出不遠,就會聽到有人摔跤的笑聲,相互看看都是一身泥濘,誰也躲不過去。走這段下山路,付出的體力比爬山更多。19:00,我已到達山下?;爻擒囕v和其他驢友已在那里等著我了。

        歷時兩天的小鰲太穿越,從海拔2220米的23公里出發,經過3290米的鰲頭,到達3310米的西跑馬梁,再翻過3510米的麥秸梁,下石海到2950米的水窩子營地,再拔高到3370米的頂棚梁,累計爬升2870米,全程徒步38公里。

      一路艱辛拍下了不少美景,眼睛看到的只是瞬間,留在腦海的記憶才是永遠!

      背起行囊就不要嫌重,有夢想就應該走向遠方!

      我的鰲太夢實現了!盡管它只是小鰲太,但我依然為我的成功驕傲著!

      特別致謝SM、ZT!感謝HLG、NY!感謝和我同行的每位驢友!

      (由于特殊原因,只能用拼音替代驢友的名字,敬請諒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亚洲高潮喷水av,国产第一9久久免费直播精品,我和岳交换夫妇爽

      <form id="nrztf"><nobr id="nrztf"><meter id="nrztf"></meter></nobr></form>

        <address id="nrztf"></address>